2017.8
一、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
学生培养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使学生有“幸福的童年”。
教师培养目标:
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准、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有较强课程意识与实施能力,能适应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
课程建设目标:
1、夯实学生基础学力,开足开齐开好基础型课程。
2、建设丰富多彩指向于学生培养目标的长短课程,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化成长服务。
3、进一步梳理完善原有的课程,构建富有学校特色,服务于学生的“品牌课程”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
实施的基本思路:总体构建,整体推进。“优化基础型课程,充实拓展型课程,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略,构建 “3S” (善良、善学、擅长)校本课程框架,促进学生多维发展。
具体方法是:
1、开设各类(人文、学科、艺术、科技、体育等)拓展型课程项目,并形成系列,进行走班制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把限定性拓展课程分为“爱赏小蒸”、“成长足迹”、“体验科普”、“走近国学”四个课程板块;自主性拓展课程分为“强身健体”、“养心养志”、“语言人文”、“学科拓展”、“探究实践”五个课程板块,同时根据不同的年段要求分别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形成序列。
2、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活动课程化,让活动课程全面落地。根据各阶段的活动要求,明确了每学年6次主题节活动课程系列,分别为“体育节——强身健唯实”、“读书节——书香润唯实”、“科技节——科技耀唯实”、“感恩节——爱心撒唯实”、“安全节——安全护唯实”、“艺术节——才艺展唯实”,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加强实践与体验,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
3、为加强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增设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其一,各学科设置学习准备期教学内容;其二,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月,利用拓展型课程课时安排总课时量为16-20课时的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
4、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改变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合区域资源,创新课程实施的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锻炼、学会合作,在体验中实现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强身健体。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制订“唯实小学小学‘快乐活动日'实施方案”。
(二)课程设置
唯实小学2017学年度课程计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说明 |
||
基
础
型
课
程 |
语 文 |
9 |
9 |
6 |
6 |
6 |
(1)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 (2)语文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
|
|
数 学 |
3 |
4 |
4 |
5 |
5 |
|||
外 语 |
2 |
2 |
4 |
5 |
5 |
|||
自 然 |
2 |
2 |
2 |
2 |
2 |
|||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 |
2/ |
/2 |
/2 |
/3 |
/3 |
|||
唱游/音乐 |
2/ |
2/ |
/2 |
/2 |
/2 |
|||
美 术 |
2 |
2 |
2 |
1 |
1 |
|||
体育与健身 |
3 |
3 |
3 |
3 |
3 |
|||
信息科技 |
|
|
2 |
|
|
|||
劳动技术 |
|
|
|
1 |
1 |
|||
周课时数 |
25 |
26 |
27 |
28 |
28 |
|||
拓 展 型 课 程 |
兴趣活动 (含体育活动) |
5 |
4 |
4 |
4 |
4 |
开设社团活动,两周一次,供学生选择;一节兴趣活动为阅览课,进图书馆阅读。 |
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部分内容采用“快乐活动日”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实施。每周安排1个半天(按4课时计)实施“快乐活动日”,本校安排在周三下午,依次为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校本拓展课、探究课。每学年安排30次,课时总量为120课时。校本拓展课全校统一安排,其余由任课教师设计安排。 |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
1 |
1 |
1 |
1 |
1 |
|||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
每学年1至2周 |
每学年2周 |
学生必修;时间可 分散安排。 |
|||||
探究型课程 |
1 |
1 |
1 |
1 |
1 |
单独设置,学生必修;课时也可集中使用。 |
||
晨会或午会 |
每天15-20分钟 |
|
||||||
广播操、眼保健操 |
每天约35分钟 |
|
||||||
周课时总量 |
32 |
32 |
33 |
34 |
34 |
每课时按35分钟计。 |
注: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l、限定拓展课程⑴ 专题教育和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考察、调查
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班队等活动。
2.自主拓展课程
附:校本自主拓展课程科目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指导老师 |
活动地点 |
适合年级 |
人文类 |
童心童语 |
吉文静 |
一(2)班教室 |
一年级 |
诗花朵朵 |
朱佳琪 |
二(2)班教室 |
二年级 |
|
阅读欣赏 |
陈丽静 |
五(3)班教室 |
三四年级 |
|
学科类 |
趣味数学㈠ |
平蕾 |
一(1)班教室 |
一年级 |
趣味数学㈡ |
王方节 |
五(1)班教室 |
四、五年级 |
|
多彩世界 |
金悦 |
三(1)班教室 |
二年级 |
|
英语儿歌 |
沈佩芳 |
三(2)班教室 |
三年级 |
|
艺术类 |
田山歌 |
吴秋秋等 |
大会议室 |
二年级 |
舞动童心 |
贺德恒 |
唱游室 |
三四年级 |
|
儿童画 |
曹晓 |
美术室 |
二至五年级 |
|
美术字 |
姚新明 |
四(3)班教室 |
三至五年级 |
|
纸艺 |
撕纸 |
江燕 |
一(3)班教室 |
一年级 |
纸盘手工 |
沈天 |
二(1)班教室 |
二年级 |
|
纸版画 |
钱永强 |
劳技室 |
三年级 |
|
民间纸艺 |
顾一 |
自然实验室 |
四年级 |
|
纸花 |
朱晓丽 |
五(2)班教室 |
五年级 |
|
信息科技 |
电脑兴趣 |
张辉 陆明明 |
电脑房 |
四、五年级 |
体育类 |
趣味小游戏 |
胡旭丹 |
篮球场 |
四至五年级 |
足球 |
沈利君 |
操场 |
三至五年级男生 |
|
篮球 |
何斌 |
篮球场 |
三至五年级男生 |
(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3节课)
注:如遇下雨天,在室外活动的可依次移至四1、四2班教室,安排室内活动,仍由任课老师管理好。
(三)课程实施
1、基础型课程:
在小学阶段,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时间占总课时的80%以上,它占了学生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学习《课程方案》,更新教学理念,研究基础型课程的教学。
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最有效、最常规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各类实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和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正在孕育着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体验。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教师要明确本学科课程的性质,深化对课程结构改革的理解;明确本学科课程的目标,深化对课程功能改革的理解;弄清本学科的内容框架,深化对课程内容改革的理解,让教师明确新教材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者的整合。
2、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包含了学生的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主体意识,通过各种综合性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这个更广阔的空间中探究学习,增长知识,增强能力。
3、探究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要整合各学科教学,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各学科中问题、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对事物的观察、调查、实验与信息处理的方法。通过探究问题,使学生获得关于社会、自然与个人情感方面的经验性知识,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问题作好能力的积累。
(四)课程建设
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积极开发和利用具有学校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资源,使校本资源更好的发挥教育功能,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均有提高,个性和特长获得充分发展。积极开发并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学生开发网上学习资源和特色资源,构建学习化校园平台,探索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课程评价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施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实施的组织与保障
1、 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郁雄文(校长)
副组长:孟菊根(副书记 副校长) 曹伟华(副校长、工会主席)
成员:龚秋月(教导主任) 平雪莲 余金辉 沈利君 姚新明 吴秋秋 姚军 郭佑琳
领导小组分工
(1) 校长:全面统筹、组织、领导学校新课程实施。
(2) 党支部、工会:监督新课程实施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途径和建议,协调和协助各处室的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
(3) 教导处和学科组:加强新课程实验中的科研引领作用,为新课程实验做好研究和服务工作;召集各学科组会议,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组织选课指导,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师资培训,经验交流、总结与成果推广;负责对新课程实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及档案建设。做好学生成绩和学分的评定,认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做好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
(4) 德育处和少先队: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学生成长记录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发和组织用校内外实践性课程资源。
(5) 总务处:结合新课程要求,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物品。
2、 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各学科、各年级、教导部门要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促进二期课程改革的动力,以推进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新课程实施所必须的设备设施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确保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经费的落实,为课改作好物质准备;建立巩固校外实践基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为课改创设良好的校内外课程环境。
(3)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进修学院通识培训基础上,请课改基地学校、教研室专家到校开设讲座,进课堂会诊,帮助教师深刻理解二期课改的内涵。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贯穿在整个课改推广之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工作。
(4)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把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校本,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贯彻新颁发的《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和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等6项教学工作意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与时俱进。
(5)制定激励政策。要建立鼓励参与课程改革的表彰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奖励在课改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6)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特点和意义,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利用和挖掘社区内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资源,使学校、家长和社区形成有利于课程的环境和氛围。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