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育人目标 厚植成长沃土
岁月不居,时节不流。在充实与忙碌中,一学期又落下帷幕。本学期,我校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融合,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和德育综改三年行动,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抓实德育常规,打造德育品牌,创新德育活动,多元德育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提高,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障作用,实现本学期的既定目标。
一、“铸魂”核心引领,筑牢思想之“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深耕思政课堂,明晰价值坐标。道法教研组每位老师认真学习、研读教材,上好每一节“道法课”和“习读本”。每两周认真做好《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研讨活动,认真研读“课标”,组织老师观摩“区教研课”优质课,撰写心得体会,同时每学期不少于4次的作业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区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读、导学、主题活动优秀课例展示、研讨活动,大家认真学习经验,并做好传达工作,同时认真做好了本次综合调研(道法)的检查工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出了新要求。沈天老师在本学期我校“教学一日活动”任教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法、数学”跨学科主题课堂展示,引导学生以道法活动为基础,融合数学学科知识开展交通工具的探究学习。
二、落实双减政策,推行全员导师制
本学期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学校认真统筹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此外,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我校成立全员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由书记校长金浩宇任组长,学校全体教师为组员,全面管理和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学习状态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并充分依托社区的力量,确保全员导师制工作有序开展。开学初开展了一次导师制工作培训,并对配对的学生进行一次线上家访工作,做好相关的记录;期中开展一次校本研修活动,进行经验交流;每位导师每月开展至少一次的导师联络活动,做好谈心谈话工作,期末做好书面反馈。此外,我们依托“勤巧节”“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周”等为载体,组织全体导师带领孩子们积极开展导师互动活动,增进师生的情感,全力营造全员参与、多元共育、社会认同的育人新格局。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班主任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支柱力量,学校德育管理推行“以行政班子管理为核心,以年级管理为主体,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加强班主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发挥学校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以案例、课题为抓手,开展相关研究。明确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实现以制度培育人,以制度发展人的管理方式。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自学有关班级管理理论书刊,不断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使班主任常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同时每月开好一次班主任例会,本学期共集中培训班主任4次。同时,学校特别重视对骨干班主任以及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区级班主任培训。本学期,我们利用班主任例会开展专题研讨:如何做合格的小学生,我该怎么做?
四、夯实基础,强化养成教育管理
⒈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德育处和团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走、礼仪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 “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德育处、年级、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日领导、教师和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⒉继续开展每周的“静心阅读”和“文明用餐”好习惯的流动红旗的评比,在值班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努力下,早上同学们进学校都能安静地看书,中午同学们用餐浪费的现象少之又少,基本都能静下心来用餐。静心是好习惯的开始。同时我们继续做好创“唯实之星”、“行规之星”和“优秀班主任”活动,重点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内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五、丰富德育活动载体,促使德育枝繁叶茂
以“主题节”活动、社会考察(春游)为载体,扎实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结合劳动节、清明节等开展节庆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与内涵;3月“领巾雷锋行 争做小先‘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一二三年级家庭日活动,三四年级画雷锋,五年级雷锋行活动,培养孩子们做助人为乐品格的新时代好少年;4月同上海政法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守护红色根脉 培育时代新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活动暨青浦区“英烈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英烈精神,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5月“探趣立夏 快乐五一”劳动周系列活动、“小小匠人 ‘纸’尖探秘”勤巧节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向劳动者致敬,并唱响了劳动的“号角”,让劳动观念慢慢植根于每个孩子心中;6月庆“六一”系列活动:二年级“星星火炬伴成长 光荣入队向未来”少先队入队仪式、三年级“十岁正当时 梦想新启航”十岁生日礼、五年级“未来皆可期”毕业典礼。此外,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长抓不懈,我校也一直把安全教育摆在首位。通过主题班会,上好开学公共安全第一课,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同时开展了“安全教育宣传周”、“禁毒教育”、“防溺水宣讲”、“学习民法典活动”“反诈骗”等一系列法制宣传学习活动,每月一次的“逃生演练”。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为深入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我校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学宪法活动”、“防欺凌学习活动”等。9月-11月开展秋季禁毒宣传比赛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禁毒各类活动,禁毒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禁毒文章比赛等等,优秀的作品送至区参加区级比赛。
2025年3月17日,我校组织全体学生来到位于松江佘山的深坑秘境、广富林遗址,与大自然零接触,让学生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把课堂延伸到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及自理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六、凝聚校家社共合力,增强凝聚教育合力
进一步规范学校家委会的组建和家长学校的运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支撑的“三结合”协作教育机制。
1.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不断丰富为家长服务和指导内容,努力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和学校发展成果,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积极作用,结合全员导师、学校公众号、微信平台,广泛宣传教育政策和办学成效。5月6日邀请青浦区教育学院心理德研员、家庭教育指导师池翠萍老师为家长们带来了“和谐亲子关系 共建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6月邀请家长担任一年级综合评价游园活动的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享受教育成果,也为家长教育指名方向。
根据区德育室工作精神、学校工作安排,开展一年级线上或线下家访工作,了解学生本人及家庭情况,与家长建立初步联系,为日后家校合作共育奠定扎实基础。5月6日召开一至五年级家长会。各班班主任以专业的视角从学生的近期学情况、家校联动、学习与活动等方面,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专题的分享。
2.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作用。本学期,学校充分发挥校级、年级、班级家委会的作用。通过线上沟通,线下家委会会议认真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价作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进程。
3.校社共建。本学期镇青少年社区社工不定期的会来校进行了“未成年人保护、禁毒”等主题教育课。
七、筑牢心育安保防线,健全全面育人体系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家委会的组建和家长学校的运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支撑的“三结合”协作教育机制。
扎实上好心理辅导课,有序推进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本学期的心理辅导课落实在四年级一个班,每两周一节。依托《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围绕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多项内容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引导学生探索自我,接纳自我,缓解学业压力。
八、开展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能力
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推动我校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培育劳动习惯。利用校园的一方天地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思想。将劳动教育纳入到课程中,利用劳技课,午会课,班团队课,甚至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学校重新规划“蔬香园”,合理安排各班适当的劳动岗位,组织学生去维护自己的半亩田地。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和学生实际,德育处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年段要求的目标任务,开展家校合作,以各种形式的竞赛,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并掌握生活技能,开展“劳动周”系列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劳模视频、聆听劳模故事、体悟劳模精神。
通过“红领巾假日小队”形式,由家长志愿者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各项活动在学生、教师、家长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校将继续狠抓常规,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加强与社区联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共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德育处
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