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唯实希望小学,今天是星期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唯实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
发布日期:2019-06-17    作者:唯实小学

(修订稿)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奠基阶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质量观、评价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注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道德情操的陶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人格逐渐完善。

一、备课

1.认真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的《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稿)、《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及有关的教学工作文件,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了解整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览所教年级的全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学期的教学要求;依据现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学力水平,通过多渠道的了解,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现状,通盘考虑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2.熟悉各单元的教材内容和训练要求,领会单元编排意图及其内在联系,明确单元地位。在理解单元要求的前提下,研读教材,制定集中、明确、适切的课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

3.搜集相关的参考资料,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并根据班级实际优化使用;要根据年段要求合理划分课时,并有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清晰、完整的课时教学方案。

4.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写清教学全过程;要着眼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细化训练过程;要关注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要重视板书的设计,做到语言简洁,要点清晰,体现文章脉络、教学思路和重点;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设计应对策略。

5.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求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加强课内语言学习和课外作业设计之间的联系,坚持学用结合、读写结合;坚持写教学后记,对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要有原因分析和改进设想。

6.教学方案包括下列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方案、板书设计、作业要求。

7.按学习进度,超前3 至5 课时备课,作文课、综合训练课等都要有相应的设计方案。

二、上课

8.态度自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语言规范,讲解清楚、正确,坚持讲普通话。

9.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三维目标的自然融合。

10.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情境创设合理恰当,方法运用灵活多样,切实提高语言学习的质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时空,重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重学法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关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重应变、启发、引导、点拨、反馈、评价,介入适时,针对性强,促使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有所反思、调整、提高;注意课内外联系,根据教学需求,适时适度补充拓展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体验和运用迁移。

11.处理好学生学力基础的差异性和质量要求的全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和练习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语义,发现语言表达规律,自觉积累和内化;提倡基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营造多维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1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时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识字、阅读、表达、书写等方面的良好态度与基本的习惯。

13.板书条理清楚,字迹规范端正。

14.准时上课,按时下课,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体现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

三、作业

15.要充分重视作业的设计。作业要求明确,有针对性,应紧扣课堂教学、单元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加强课内外联系;作业难度适中,有层次,有坡度,调动全体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业类型全面,形式多样,除基础知识的巩固之外,应关注迁移性、拓展性作业的设计,除书面作业之外,应重视综合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适当增加口头作业,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16.对学生的作业要有明确的书写要求,字迹端正,格式规范,文面整洁,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仔细检查、按时完成、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17.作业批改和情况反馈应及时,一般作业当天批阅,注明批改日期,学生订正后,应进行再检查,作文在一周内完成,包括学生修改在内;批改仔细、规范,一律用红笔,字迹端正,符号统一;评语内容简要、明确,注意评价的激励性和客观性,发挥评语诊断、改进和指导的作用,作文评价除等第外,应有眉批和总评;根据作业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批改形式,注意逐步培养学生互批互评和自检自改的能力,适当加强面批,以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批改实效;要搜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案例或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并要有记载。

18.严格按规定控制作业量,必须摈弃机械重复地操练。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回家作业,三一五年级作业量控制在30 分钟左右。

19.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积淀,开阔学生视野,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四、辅导

20.辅导要有针对性,提优补差,以个别和小组辅导为主,要求和方法要因人而异;辅导内容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辅导态度要认真热情,耐心细致,多鼓励,要着眼辅导的效果。注意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1.按课程标准和年级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和古诗词积累篇目,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健康的、适当的课外读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设计具体的阅读要求,指导阅读方法,并且有检查、有交流、有评讲,每周安排一课,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2.应根据教材要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组织和辅导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可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专题小报、演课本剧、开展各类语文竞赛等活动,可组织吟诵、书法等兴趣小组,可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活动要有计划,重参与,讲质效,要在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更重视发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测评

23.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将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日常性评价一般不采用考查方式,考查主要用于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重视日常性评价,可通过小型的、分散的、随堂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可将口试、笔试和平时的作业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

24.考查要有一定的计划,注重平时的阶段性考查,注意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考查内容和要求,明白各阶段之间的联系。

25.低年级设有口试内容,主要从认读、拼读、诵读和说话等方面进行,应将平时的学习和阶段性检测结合起来;中高年级的口试内容主要从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以日常评价为主。

26.书面考查的内容要根据教材和年级要求,突出重点,既注意基础性知识的要求,又注意语文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一般可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水平、基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主要检测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素养。

27.试题应难易适度,题量适当,题干言简意明,形式多样,除注意基础性、客观性外,还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开放性题型,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28.考查后及时批改,批改前细化评分标准,除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性外,更需关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答题的态度和习惯;应依据考查目标和学生实际建立主观性试题评分样例标准,控制主观性试题评分误差。

29.通过考查及时对结果作详细分析和记录,反思前阶段教与学的效果,发现并诊断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调整下阶段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30.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和评价内容,对评价结果采用等第制、百分制、评语式相结合的形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作补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不同层次、不同天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唯实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根据市教学工作会议和区关于加强教学常规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对原学科教学常规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认真反思,并对相关教学环节开展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实践研究和研讨。修订新的学科教学常规,其目的是使广大教师通过认真履行学科教学常规,不断规范、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一、备课

1.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知道全学段教材内容,明确任教年级各单元知识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其在全学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制定全学期教学授课计划及单元教学计划。2.教学目标准确、具体、可检测,并体现“三维”;准确把握学科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知识与经验抓准教学起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自身教学特点,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教材提供的例题、习题为基础,同时提倡根据学生与教材实际,自己编制更便于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包括练习)。

3.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数学课(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特点和结构;凸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要反映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板书设计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教学关键问题的预设与应对措施。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可操作。

4.提倡在对学生学习实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备课须做到一课一教案,备课总量=周课时数×周数-考试、节假日等节数。并超前备课一周左右。

二、上课

5.教学工作准备充分。教师上课应精神饱满,熟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基本流程,教具、学具、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准备得当,做到准时上、下课。

6.探究引导有机结合。体现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适度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的过程:采用“操作、思考、交流”,“独立思考一小组讨论一全班交流”,表象训练,多例证体验等有效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建构知识,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7.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关注全体学生学习情况,倾听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思维能力;用好课堂资源,结合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敢于交流、表达,根据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8.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抓住教学关键,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并充分运用最佳时域教学新知;合理把握学生探究与训练时空,积极采用反馈、评价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9.教学技能扎实。教学言语(包括提问)清晰、准确,引导指向明确;板书整洁、规范,发挥示范作用,凸现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记忆知识;教具、学具及媒体等辅助工具操作得当、使用规范、扎实有效。

三、作业

10.各类作业要求明确,数学训练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形式多样。提倡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改要求自行设计练习。

11.切实保证课堂作业时间;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四、五年级回家作业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12.学生作业字迹端正,、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3.批改作业及时、规范,做到天天清。批改有评价“符号”,有批改时间记录,对错题要及时进行再批改。提倡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面批。

14.认真做好典型错例记载,便于了解学情和改进教学。

四、辅导

15.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中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批改作业等途径掌握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技能缺失,并进行经常性的个别辅导。

16.在课外,做好补缺补差工作,经常提醒学习困难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改进学习方法;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扩大视野,不断发展爱好和特长。

17.根据学校课程计划安排,有准备地认真上好数学活动课(拓展型课和研究型课),目标具体,内容落实,形式灵活多样,并注意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五、评价

18.提倡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伙伴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与日常态度习惯评价相结合。

19.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好命题工作,确切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

20.加强“单元”检测,控制考试次数。一、二年级只进行日常性考查,三年级起采用日常性考查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并用等递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21.及时批改测验试卷,做好质量分析、上好评讲课,认真做好学生成绩记录或“成长手册”记载,改进教学。

六、反思

22.提倡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要求按不同教龄情况分别撰写不同篇目数量的教学反思:0~5 年教龄的教师要求每学期至少撰写15篇,5~10年教龄的数学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10 篇,10 年以上的每学期至少撰写5篇(每篇不少于200 字)。

23.提倡细心观察学生学习、作业情况,以便反思教学和了解学情,要求经常记录典型错例,并进行分析,及时补缺。

24、经常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报刊杂志,期末撰写学科教学总结或专题论文。

 

唯实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作为上海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为了进一步贯彻“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了更切合我区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确保我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现对《青浦区小学英语教学常规》 作再次修订。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也是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基础词汇和结构、语言功能、思想教育、跨文化交流和教学辅助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分层目标,包括基本学习内容和相应拓展内容。

2.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理念,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分散难点。

3.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努力做到教学设计主题化,教学组织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

4.提前备好课,并根据班级情况作适应的调整。

5.备课计划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教学计划——要素完善,应包含有:指导思想、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地位分析、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进度等。

(2)单元计划——分析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列出单元重点和难点,统筹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教时。

(3)课时计划——以详案为主,以学生语言技能获得的推进过程为主线,注重学生语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新授知识与技能的突破主要采用“一循环、四环节”的基本教学模式:

A.一循环包括准备阶段、习得过程和综合运用。

B.词汇教学的四环节包括① 真实情景的导人;② 音形义的结合;③ 字不离词的操练;④ 字词句的使用。

C.句型教学的四环节包括① 联系生活,情景导人;② 语音语调,情感融合;③ 分层训练,结构归纳;④ 功能体现,初步运用。

6.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教后反思应合理、有效,或谈成功点或论不足点,并提出反思后的建议和措施。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主体锁定学生、交流围绕主题、学习倚重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7.英语教学应遵循学生主体性、语言交际性、学得与习得并举、技能训练注重阶段侧重和语言文化性的五大原则。

8.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做到明确、具体、适切、分层和语言功能体现。

9.教学过程要素基本齐全,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教学内容的组织要蕴含课改理念: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知识与技能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感悟、体验、实践;有意识地渗透两纲精神教育内容等。

10.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重合目的性,有效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1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12.注重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学习习惯。

13.充分运用好原版音带,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努力通过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和视听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

14.注意师生教与学的语言的正确、响亮、生动,板书、版图设计的合理,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5.鼓励教师制作并使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作业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的有效设计和布置,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因此,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做到“一个确保、两个突出”:确保学生作业完成的可操作性和作业反馈的可检测性;突出学生的年龄特征;突出英语学科的本质特点。具体要求如下:

16.作业布置要与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相匹配,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并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到五年级每天的回家作业控制在20分钟左右。

17.作业布置要全面,须兼顾口头(说话、朗读、表演)、听力(课文录音、广播电视网络等课外听力材料)、书面(基础知识训练、课外阅读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把作业分为基础性的作业和个性化的作业。注意要保证一定的视听量和阅读量。18 .对书面作业的要求和格式要讲清,讲明白,并具有可检查性。要为低段学生的作业完成提供示范与尝试。学生书面作业规范要有下列几个部分:

(1)英语日期

(2)题目要求

(3)题号

(4)留出1.5—2厘米的左边线

19.作业布置要为学生提供作业情况反馈的多种途径。口头作业的校内反馈、检测作业完成程度的课后过关反馈、鼓励有声作业的设计与反馈。

20.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不错批、漏批,对错误的地方要用红线划出,但不能代为改正。错误情况也要及时反馈重新批改。

21.对每次作业作出评价。评价有效并体现各个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作业批语要有个性和示范性。批语参考:

( l ) A , B , C , D

( 2 ) Fail ! ( Rewrite ! Redo ! ) Revise ! ok ! Good ! Well done !       Good ! Great ! Excellent ! Terrific!


 ( 4 ) Stars ☆ ,☆ ☆ ,☆☆☆

22.提倡建立学生错误档案。教师建立共性错误档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自己建立错误档案。

四、评价

评价是为了让教师掌握教学的进程,调控教学行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因此,无论是口语过关还是期末考查,在考前都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复习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梳理。具体要求如下:

23.评价目标应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既要有体现共同基础的教学要求,又要有体现个性发展的个体要求。

24.评价原则要体现综合性(口试、听力、笔试、表演等);全程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如课堂表现、对话过关、课文过关、单元过关等);多面性(学生、教师、家长等评价表)

25.每次评价要采用具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可以采用等第制,也可以采用图表制等。作好记载和统计。

五、辅导

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是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26.重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好补缺补差工作,对所教班的学生确定分层次辅导对象,要有相应的后进生转化和优生培养辅导计划。

27.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辅导学生要耐心细致,不准惩罚代替帮助教育。

28.要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课外英语阅读指导。

29.辅导要加强针对性,对后进生辅导不仅补知识与技能,更要分析其原因,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唯实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更是实施“两纲”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加强课程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常规。

一、课前

1, 通读一学期的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程特征.新学期开始,任课教师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准确掌握教材的科学体系、教育价值,明确总体要求,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注意与学校德育的整合。针对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布置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开展必要的调查、参观、访问活动。教师要明确要求,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提供给他们有效切实的途径;对学生所做的课前准备,教师要了解、掌握他们完成的情况,适当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二、备课

1.以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为本,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两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要求适度,明确具体。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层次性。基础性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和达成。在此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发展性分层目标,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掌握各单元(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目的、要求以及与前后单元(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并合理地分配在各课的教学中。

3、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制订教学目标,并注意突出重点,有机整合。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处理好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4、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要注意发掘和运用身边鲜活的、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内容。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行为实际,贴近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本校、本地课程资源相结合,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特别要重视突出民族精神、生命意识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选用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典型性和可接受性。

5.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文本教材,充实拓展鲜活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效地运用和处理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6.教师要在学情、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进行每一堂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科学严密,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教案详略适度,教学步骤清楚,教学活动设计精心,要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

7.基于本校任课教师多为兼课老师的缘故,备课采用集体分工备课的形式,每位教师集中精力备教材中的几课时,集聚智慧的火花。各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情灵活变动。

三、上课

1.依据学生身心理特点及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形成规律实施课堂教学,融知、情、行为一体,环节紧凑,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师在上课时重在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状况灵活实施预设的教案,正确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以保证学生学有所得,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教师要面向全体,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把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感官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发展多元智能、促进道德内化。

3.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专业素质扎实。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注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关注生成性问题,及时反馈调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与学生平等交流并认真做好点拨,作必要的补充、修正、归纳和提升,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发展。

4.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正确地收集、处理信息。体现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5.做到专课专用。《品德与社会》课(一至三年级每周2课时,四至五年级每周3课时)教学时间必须保证,不得随意停课或移作他用。

6.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展“活动化”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探究、实践,注重学生道德思维与判断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与社会性发展。

7.努力拓展教学渠道,于其他相关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可以邀请校内外人士参与教学,必要时可走出课堂进行实地教学,增强实效性。

四、作业

1.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前、课后作业,加强作业指导。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观察、采访、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作业形式尽可能生动活泼,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业要适量,以免加重学生负担。有一些需要调动学生综合能力,或者需要进入家庭、社会才能完成的作业,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要急于完成,而应把重点放在作业的过程和完成的质量上。

2.本课程的作业要依据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可以结合“活动作业”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也可以通过游戏、辨析、竞赛、小品演示等形式训练、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

3.教师在每堂课后应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认真进行反思,写出教后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与对策,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五、评价

1.注重三个维度。坚持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2.要突出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讲求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做到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关注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其中、期末时要把阶段性的评价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手册”中。

4.凸现多元化。评价主体要多元,把教师评价、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评价手段要多样,书面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竞赛评比、成果展示等等。

5.丰富评价渠道。可与班主任的品德评语、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及其他相关评价机制结合。

六、辅导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要善于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指导。更要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点拨,进行必要的辅导。

2.对课外作业、活动进行必要的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也可利用假日小队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各项能力开展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探究、实践活动。

七、研究

1.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课堂反思,重点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及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弥补与改进。

2.加强校本研修,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主题、有内容,形式多样。研究主题要针对广大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交流讨论要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

3.要结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开展《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教学的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要注重课改改进过程的记载,总结课程教学中的有效经验,多从小处着眼撰写案例,切实体现改进过程,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

4.积极开发本校本地区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建立资料积累、管理机制,学期末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唯实小学自然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小学自然学科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本质,培养探究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自然学科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依据《小学自然课程标准》和区自然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制定我校自然学科教学常规。

备课

1、根据《小学自然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保证小学自然课程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2、科学、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经验水平,还要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或处理。使所选的教学内容既要适合学生的经验范围和能力水平,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教学目标:

(1)制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与过程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从认知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式和方法。

4、教学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交流与表达等科学探究过程。

5、课前准备:

(1)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择并设计适切的教学具。

(2)为保证教学实验的成功,教师必须在课前先做一次实验,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二、上课

1、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小学自然教学应充分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要求,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数据与解释结果、交流与反思等科学探究过程。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机会,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2、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和发展。

3、合理选择科学探究方法: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的方法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方法、体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行为的养成,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从问题着手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探究实验解决问题。

4、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观察、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活动或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应密切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及时发现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引导和适时的帮助;应关注学生所提出的新颖问题或方案,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注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差异,及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应关注交流与表达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6、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收集信息与展开交流的途径。

7、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中的环节清晰、过渡要自然、活动要求要简洁明了、提问要有针对性、引导要有启发性,归纳要到位。教师的板书要端正,条理要清楚,具有归纳的作用。

8、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教育。

三、评价

1、应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评价内容要全面。从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要多样:行为观察法、谈话法、活动记录、技能测试、短周期作业和长周期作业、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3、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看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看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过程评价中的客观记录,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能认真填写 “学生的学习成长手册”,评价做到公正、客观。

四、辅导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健康成长,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2、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3、认真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小结。

4、对特长学生加以辅导,提供科普读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五、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教师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

3、发挥好教研组的作用,大力提倡集体研究,如集体备课、听课、和集体反思等,做到相互取长补短。

 

唯实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小学《体育与健身》 学科是一门以提高学生身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性课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体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体育学科“二期课改”的最终目标。根据我区实际,特制订以下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开学初组织全区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二期课改的理念,认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研究教材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可行的所教年级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进度及学习评价。

3.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教案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教案要明确每堂课的目标、任务、教学重点、难点和安全保障。

4.课前要求教师应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仪表,穿好运动服和运动鞋,提前到达上课地点,并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保证课的正常进行。

二、课堂教学

5.准时上下课,教态亲切,语言准确、精练,口令清晰、洪亮,讲解示范准确。

6.上课开始要求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报告人数,教师根据课的内容提出目标和要求,针对课的内容和任务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7.教学目标任务掌握适当,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健身,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8.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9.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做到严格要求和教学引导相结合,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0.课堂教学结构要紧凑、连贯、严密,分组学习要体现分层教学,交换练习组织合理,运动量适宜。

11.加强安全教育防范措施,严密观察学生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环境卫生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12.上课结束前要做好放松整理活动,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安排好学生归还器材。

三、课后要求

13.课后主动征求学生意见,对缺席的学生要了解缺席原因。

14.要及时写好课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15.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可行性和安全性。

16.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做好“三课两操两活动”的精神,要创造性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夭一小时活动时间。

17.要求做好每年一次校内田径运动会,并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性体育竞赛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并把体育成绩纳入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册。

四、学习评价

18.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及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9.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

20.要求教师及时让学生了解评价结果,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五、教学研究

21.要求每所学校教研组教学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每位教师要经常反思自身教学,不停留于现状,超越自我,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22.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定一到两个课题,坚持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每位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5节,每次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期未教研组长要有总结。

23.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有关体育教学的理论专著,每学年在校内开设一节展示课、写一篇有关体育教学的论文和专题报告。

 

唯实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艺术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了很好地贯彻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1.依照课程标准,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注意表述简洁明了,主体指向学生,恰当融人“两纲”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教材要求,研究教法与学法,在各教学环节中标注设计思想,让设计深入己心。

4.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教学需要出发,恰当应用多媒体,准备好相应的资料、道具及教师示范用具,并且要求学生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5.提前一周备好课。0—5年新教师要备详案。

二、课堂教学

6.教学设计的内容应正确无误地在课堂中实施,同时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7.欣赏课中要讲解生动、观点正确、突现审美教育,写生课应步骤规范,教师要有示范,体现美感原则,工艺制作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开拓设计思路,锻炼动手能力。

8.根据教材要求,安排好教学环节,讲究教学艺术,提问要有效,讲解须清晰,示范步骤要清楚,板书要有条理,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始终贯彻审美教育,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实践。

9.教师做到引导而不包办,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做到活而不乱。

10.学生动手实践时,教师必须巡回辅导,发现问题,个别纠正,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向全班学生指出,随时调控,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高质、有效。

11.学生作品展评环节,关注自评、互评与师评,时间不宜过长。

12.上课结束时要有小结,让学生明确方向,并预告下一次内容及所需带的工具。

13.教师要注意形象,衣着整洁,仪态大方、亲切和谐,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准确、简洁。

三、认真做好学业评价工作

14.从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出发,作业评价要体现多元化的原则,认真批改作业,要有点评。

15.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善于肯定学生的亮点,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之处,把评价引向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向上去。

四、加强研修与指导

16.搞好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应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作进一步辅导,培养一支美术爱好队伍,积极参加区、校的美术创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争取创建一个美术特色项目,为青浦美术教育添彩。

17.重视业务进修活动,积极参加市、区、片、校的教研活动。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美术教学论文,交流教学经验。

18.每学期上好一节教学实践研讨课。

 

唯实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小学音乐是实施美育、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对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具有独特地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以实施新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为契机,认真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的精神,按照新的音乐课程理念,强化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加强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音乐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小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求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认真落实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单元结构及教学要求,结合区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2.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基础性、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的学习要求,制定相应合理的目标要求,使新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三维目标”得以整体统一,有机整合。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学期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型和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阔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要拓宽教学渠道,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教学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练习与作业以及教学资源等要素之间的联系,科学、合理的制定好教案。

5.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和使用钢琴(风琴、手风琴)、录音机、幻灯投影机、五线谱板、多媒体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范唱和伴奏要准确无误,有感染力。

二、课堂教学

6.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积极投入,教态自然,语言力求文明规范。书写要准确、清晰。要提倡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要热情耐心,谆谆善诱。

7.上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注重教学三维目标即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要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中的核心贯穿始终,寓教于乐。

8.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活动。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人手,逐步提高。切忌无休止的反复和脱离音乐形象的说教。

9.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要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听觉训练,要逐步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10.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周密思考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衔接和呼应;精心考虑导入环节的设计、问题和情景的设计、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的设计及板书的设计等,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获得体验的时空,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创建。

12.要注意高段年级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唱歌方法。要防止学生喊唱和用嗓过度。教材歌曲可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移调处理。

13.有机整合三维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梳理音乐学科中“两纲”教育内容,并将“两纲”适时适切地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不断获得发展。

14.重视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口琴、竖笛、口风琴等),准确把握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学具的位置。

三、作业

15.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作业一般采用音乐活动的形式当堂完成,也可以有适量的课外作业。

16.根据音乐教材呈示的主题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区等方面所蕴藏的教育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7.作业的反馈形式主要以课内交流、展示为主,在交流展示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

18.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

19.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予以重视。

20.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认真做好日常评价、期中评价与期末评价工作,并将三类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考核应在平时考察的基础上评定成绩。考核的内容要以课标的要求为依据,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1.音乐学科是考察科目,成绩可按优、良、及格和需努力四个等级评定。根据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要求,认真做好期末学生成长手册的记录工作。

五、教学反思

22.要坚持开展教学反思,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学反思要勇于并善于解剖与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重视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所在,从中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23.要反思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包括:(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指导纲要”、“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并做到目标清晰而且切合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做到对教材处理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能否联系生活实践,辅助或拓展学生的思维;(3)教学结构的安排是否疏密有致,具有逻辑性与节奏性;(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相统一,体现有效性;(5)作业、活动的设计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6)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充分、因地制宜等。

24.要反思教学行为,重点检查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实践。还要特别关注教学中是否根据学生的生成以及学习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是否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应对偶发事件,成为可利用的生长点。

25.要重视教学效果,包括课堂即时效果与阶段教学效果。对课堂即时效果的反思主要关注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状况,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思考、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等。对阶段教学效果的反思更多地通过对阶段测试、作业练习以及日常观察等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重点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六、课外活动

26.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因此教师必须与学校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总体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

27.课外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组织合唱团(队)、

舞蹈队等,定期举办音乐欣赏会、每周一歌、文艺演出等活动。

28.课外活动的辅导要定计划,计划包括学生名单、活动内容安排、辅导方法和措施

等。

七、其他

29.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业务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以校本

研修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撰写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教学经验。

30.每学期上好一节教学实践研究课。

 

唯实小学劳技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上海市中小学劳技学科的总目标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标准和二期课改精神,结合区劳技教学常规和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

一、备课: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劳动技术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整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并严格执行。

2、备内容。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制定好三维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充分体现技术活动应包括设计、制作到评价等动手动脑的全过程。避免过多地偏重机械的技能训练和单一的制作内容。

3、备教法学法。以项目为载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把一个项目作为技术学习的载体,注意系列性技术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教学,能应用直观教具、信息技术或进行现场教学。努力寻找学科知识和技能操作的结合点,把思维和创新教学引入劳技课中。

4、备学生。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等生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进行教学。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注重“做中学”和“学中做”。

5、备示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工具操作、制作流程的自我实践。根据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做到准确规范,可见度大。

6、备实践内容。劳动实践内容需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学校特点。劳动实践所需的工具、材料、教师必须课前做好准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二、上课:

1、体现劳技学科的特点,明确以操作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操作应不低于三分之二课时。

2、讲究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在工具操作中采用“示范——模仿”教学方式,项目操作中体现“需求——设计——操作——评价——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课堂的调控,既要做到严肃的劳动纪律,又要做到活泼的劳动氛围。

4、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条理清楚,板书、板画清晰正确。

5、重视学生操作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及时处理课堂中操作安全事故。

6、把思想教育贯穿与劳动技术课始终,重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

7、加强劳技专用教室管理,严格执行劳动技术专用教室管理条例,保证操作实践的顺利进行。

8、劳技课要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劳技学科的综合课的教学优势。

9、劳技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要有计划地结合社会实践、兴趣小组活动、科技小发明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三、作业:

1、劳技课作业一般应在课堂内完成,对工艺较复杂、操作时间较长的一些劳技操作项目,也可以在课外完成。

2、作业的设计目的要明确。

3、可与社会实践、兴趣小组、科技小发明等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辅导:

建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积极做好对各类竞赛活动的辅导工作,鼓励学生参与。

五、评价:

1、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长为依据。

2、根据学生出勤、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指标,定性、定量相结合开展评价。

六、研究:

1、加强教研,劳技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2、期末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包括自制的教具、课件和总结等。

 

唯实小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教学常规

(修订稿)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导纲要》,以及青浦区相关课程教学常规,为了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特制订本教学常规。

一、教学计划

1.开学前要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导纲要》、教育政策理论、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教育动态及学校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实施建议。

2.设计合理的课程科目纲要。纲要要包括学生、学校、社区需求及自身条件分析;适合学习的学段;三维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学习评价的设想与做法等。

3.制订好教学计划。可简略制订长课程教学计划,详细制定短课程计划或单元计划。

二、备课

4.认真研究指导纲要、科目纲要及学校培养目标,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或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校本拓展性课程提倡自编教材。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社会现实,与本校、本地课程资源相结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5.编写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优化设计;活动与作业评价;板书设计等。各环节设计应根据科目性质而有所侧重,要留有调整和发展的空间。

6.同一科目可实行集体备课方式,注意群策群力。

三、上课

7.教师要大胆拓展教学空间,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结合本地实际,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8.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要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文本材料,善于把握和运用生成资源,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目标。

9.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创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采用引导、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0.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整合要适时、适量、适度,要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帮助的原则。

12.与学校教师沟通协调好,保证每位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四、作业

13.课内作业与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有选择地要求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一些《学习单》或者实物作品。

14.课外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因地制宜的开展好观察、制作、资料搜集、探究活动、调查等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活动中一定要加强管理,注意安全,要有记录等;活动后要有检查和评比或评定的办法。

15.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课内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要注意深度和广度。课内与课外的作业或活动量与难度适中,可采取分层作业、个体作业或团队作业形式,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

16.作业要及时批改或评定,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作业的批改、评定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作业中反应出来的倾向性问题应有记录,寻找对策。

五、评价

17.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实际等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18.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倡评价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并将学生的突出表现与反应认真记录,作为学期评价的依据。

19.注重发展性评价,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20.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可通过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杰出表现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给每个学生一个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或简短的激励性评语,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进行记载。评价手段要多样,可采取书面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竞赛评比、成果展示等。

六、辅导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要善于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更要关注后进生的参与与提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适时点拨,进行必要的辅导。

22.对课外作业、活动进行必要的方法与过程指导,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各项能力开展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探究、实践活动。

七、反思与总结

23.教师应注意课后的教学反思,可以一点,可以几点,可以每次反思,也可以一个单元一个阶段。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改进提高。

24.每学期要对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主要经验和教训以及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改正措施等。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

2016年9月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