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唯实希望小学,今天是星期
心理辅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心理辅导 > 正文
上海唯实希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发布日期:2017-11-20    作者:唯实小学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
    这一点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诚的付出;要尊重学生
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
2、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一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师要认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对每个孩子施与坚持不断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
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应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绝不虎头蛇尾。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学校行为。
(1)、营造班级的良好文化氛围。
(2)、对教师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
(3)、加强教师工作的研究和交流。
(4)、给予教师有效的激励。
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
(1)、重视学习,提高素养。
(2)、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3)、加强教师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
化行为。
(4)、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不平衡性
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动荡性
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自主性
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
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0----2岁     分不清主客体 ,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
7----8岁     第二自我高峰期。
11----14 岁  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
 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
(四)、教育重点
 1、入学适应。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
 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
(2)、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哈市花园小学的冯贵敏老师,教写“乙 ”一个孩子总是学不会,老师手把手教13遍,还是教不会,这时别的学生已经开始笑话他了。第14遍他终于会写了。这时老师表扬他说,他很了不起。一遍学不会能学很多遍,他相信自己。这个案例中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把握得就非常好,为孩子树立了学习信心,并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确定了模式,即一遍学不会多学。效果很好。如果老师当时不是表扬他而是一再说他笨,一颗厌学的种子可能会就此埋在孩子心中。
(4)、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老师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要求班队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一会一题)
(2)班队会内容附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
(3)活动中是否体现学生主体。要求呈现宽松、民主、融洽的气氛。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