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唯实文化 培育唯实学子
青浦区上海唯实希望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
(2021年——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是青浦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实现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浦教育在总体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青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唯实小学创办于1906年,2006年搬迁至现址。学校现占地992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0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282名学生,其中外省市随迁子女占比70%。全校教师数39名,其中专任教师31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校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3人,包括研究生1人,占教师数的85%;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4人; 35岁以下青年教师16人,占比41%。区名优教师1名,区命名校级骨干教师7名。
二、办学优势
“十三五”期间,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们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效提升学校发展品质,学校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了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青浦区文明单位、办学水平优质示范校、青浦区绿色学校、青浦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青浦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青浦区绿色学校、青浦区学校实验室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校秉持朴实、唯实的优良传统,坚守“笃学、积微、唯实、力行”的校训,在“为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依法规范办校、平稳有序发展。学校践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倡导制度约束下的人本管理;“绿色指标”引领,促进课堂改进,努力提升教学有效性;挖掘地域育人资源,开发“三色”课程,加强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和绿色环保教育;整合课堂教学、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等育人载体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校园氛围和谐向上,规划目标总体达成,办学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锻造“唯实教师”团队。党、政、工、团、妇凝心聚力,组织设计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成效显著。“让唯实因我而美丽”荣获2018-2019学年青浦区师德师风建设优秀项目。
三、问题剖析
1.“有效课堂”的教学探索、“深度学习”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学校需针对生源特性,从小规模、小班额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以“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为抓手,深化“有效课堂”打造,以学定教,探索激励性评价改革,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2.学校尚需进一步拓展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拓宽教师专业交流渠道,增进教师专业发展获得感,加大骨干师资培养力度,进一步合理教师发展梯队。
3.学校德育工作尚需强化系统性,凸显实效性。从育人价值,培养目标,工作策略,保障、评价五大要素出发,进一步系统构建德育工作体系,设计序列化的推进策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如何挖掘地域资源、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创建,思路、举措要进一步拓宽和夯实。
5.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架构。学校课程设计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围绕办学理念,整体架构课程框架,在多元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的特色课程,在各年段中形成序列课程,真正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6.学业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近年来,学生学业质量发展不平衡,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四五期间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学科学业校本评价方法的研究。根据先进的评价理念,以师生的发展目标为基准,扩大评价领域,改进评价方式,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第二部分 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为农村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笃学、积微、唯实、力行”的校训。笃学:做学问要积淀厚实,学以致用。积微:工作与学习要善于积累,厚积薄发。唯实:做事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力行:要成功必须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二、办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师生成长的乐园及家门口好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坚持“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建设一支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敢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身心健康,基础扎实,乐学进取的学生,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充满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家门口好学校。
学校发展的争创目标:
⒈争创青浦区文明单位;
⒉争创区行为规范四星级示范校;
⒊争创高质量优质学校
⒋争创市安全文明校园;
5.争创区依法治校示范校;
6.争创区绿色学校;
三、培养目标
通过学校五年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行、扎实的基础,具备较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 重点项目(特色项目)
重点项目一:构建“三色”课程,弘扬“唯实”文化,培育“三善”学子
(一)目标
1.学校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课程,提升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提升课程领导力。
2.进一步架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体系和《弘扬伟人风范,做新时代唯实人》党建课题,丰富和弘扬“唯实文化”内涵,坚贞不渝地传承光大陈云同志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复,交换,比较”的唯实精神。以“唯实文化”传承为使命,以“唯实”办学特色创建为主线,以“三善”(善良、善学、擅长)唯实学子培育为归宿,努力构建办学特色,实现育人目标。
(二)举措
1.架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在原有“3S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借助地域特色,科学有序推进课程建设,将原本碎片状的课程进行统整,形成整合性、螺旋性、系列性的课程链式,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体系,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绿色发展教育,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价值,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着眼培养一头承接昨天历史,一头链接明天振兴的唯实学子。
2提高课程的设计力。科学编制、不断完善三色课程实施方案,在教师层面深入解读、广泛宣传,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认同。
3提升课程的实施力。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采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策略,实施三色课程。做到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在专题教育中内化,在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中深化。基础型课程重在挖掘学科教学和三色课程教育相联系的要素,罗列出各学科各学期蕴含的“三色”课程的教学内容,把“三色”课程教育有机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专题教育,通过少先队活动课、主题节活动、学生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围绕三色课程相关内容,开展专题教育,让三色课程教育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中。拓展与探究型课程,依托“快乐半日活动”、“快乐30分”等渠道,通过组建三色课程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开展长短周期的探究活动,保证三色课程有效落实。
4.提升课程的评价力。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入手,设计全面综合的课程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逐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5.扎实开展《弘扬伟人风范,做新时代唯实人》党建课题实践研究
学校系统梳理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红色”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陈云的伟人精神,找到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资料,编写教学设计,准备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有机融入陈云伟人精神教育。开发、实施《家乡现代伟人》校本拓展课程教学,探究陈云故居、西乡烈士陵园、小蒸农民暴动指挥所、庄前港伏击战纪念点等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革命传承人。
6.开展“唯实”系列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唯实教师”、“唯实课堂”、“唯实讲坛”、“唯实管理”、“唯实之星”等活动,把“唯实”精神和“唯实文化”作为学校主线贯穿始终。
重点项目二:立足“一亩三分地”,提升小学生劳动能力的项目化实践研究
(一)目标
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下更需要的是一种意识上的渗透和加强。爱劳动就能自力更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创造快乐。本次劳动教育项目化实践研究主要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区基地等全方位多方面的劳动资源整合,多角度,有层次成系列地进行劳动项目化实践的研究。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够体会劳动的快乐,得到劳动的价值,及时进行多方评价。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快乐,明白劳动最光荣。
1. 转变劳动观念。通过整合各学科,立足各方的劳动资源,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加热爱劳动,感受劳动是光荣的。
2. 提升劳动技能。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探索,劳动技能“从无到有”飞速提升,同时也增强了自我的能力。
3. 磨炼思想意志。劳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品尝过开心和喜悦。意志在磨练中越来越强。
劳动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我们要充分立足学校,开拓更宽更广的劳动教育环境,为成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二)举措
我们要在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爱劳动,会劳动,会生活的社会主义学生,多角度、多样化、系统化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不再碎片化,而是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指导,从校内到家庭、到社区直至整个社会的劳动教育系统。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将他们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劳动体验并内化成自身的能力。
1.立足校园,我们要开垦好学校内的这“一亩地”。充分挖掘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从班级、校园、学科课程入手,将劳动资源有序合理安排,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2.拓宽视野,将劳动教育延伸至校外。充分依托家庭、社区、社会这“三分地”。通过这“三分地”各自的优势,有侧重点又有针对性、细致化地为学生搭建好教育与实践的平台,从而培养出会劳动的学生。教育离不开评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荣誉感,达到立德树人,真正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
劳动教育抱团取暖,大家同心。从学校到社会,所学得到实践,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幸福谋发展。
第四部分 主要工作
一、学校管理
(一)目标
坚持依法治校,树立“管理即服务”、“以人为本,和谐协作”等管理理念,践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学”的“唯实管理”。以制度为保障,以尊重为前提,以激励为手段,创造既规范有序又严谨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唯实管理文化”。
(二)措施
1.完善管理架构,健全管理制度。根据青教党【2020】62号《关于青浦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中层岗位及干部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优化完善学校中层岗位及干部职数的配备,健全学校的决策机制和科学管理的操作流程及对应的监督管控机制。
根据“固本强基”的要求,坚持建章立制,严格贯彻落实《上海唯实希望小学章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与要求,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等,召开校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召开教代会,审议学校重大事项。定期召开家委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2.注重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引导人,环境文化熏陶人,制度文化规范人,人文文化教化人”,不断丰富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真才实学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唯实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创建温馨校园,开展教师“文明组室”评比和学生“唯实之星”等评选活动,建立教师民主参与制度建设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坚持校务公开,坚持全体教职工大会制度,发挥教职工主人翁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融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凝聚人心,团结全体教职工,在共同实现办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价值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职工和谐幸福的家园。
4.优化评价体系,完善绩效机制。通过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达标与发展相结合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需要,优化学校分配考核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实施方案》,调动教师热情,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加强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建立家校常态沟通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学校各级家委会作用,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积极主动地与社区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管理、学校课程的重要资源。
6.搭建信息化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学校投入资金和人力,引入和建成校园网络应用平台,建立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等等。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实现学校管理自动化、无纸化,使学校管理从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转变,提高管理效率。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一)目标
以“踏实职业境界、扎实专业素养”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课程教学的执行力,有效提高课堂质效。重点培养和形成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和讲话精神,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弘扬爱生敬业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建立评比考核制度,创造浓郁的师德建设氛围,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健全教师发展机制。以发展规划为导向,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指导教师制订新一轮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学年达成度评价。根据教师的年龄等实际,建立分层培养发展机制。持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各种专长培训等,提升学历层次、丰富特色专长,提升教育能力。定期开展既覆盖全员又分层要求的教学基本功考核与教学能力展评活动,引导教师自觉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3.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根据市、区对教师“十四五”期间培训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校专题性校本培训方案和教研活动方案,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通过变革教研方式、系统设计校本培训,大力推进教育科研。结合教研组建设,开展扎实的主题性教学研活动,丰富教研活动形态,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研组功能的进一步优化与强大,推进不同梯队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4.重视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结合区名优教师评选,增设“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以壮大骨干教师的基础与梯队。强化各级骨干教师的考核,参照区名优教师考核机制,制定《唯实小学骨干教师考核条例》,以明确的职责与要求,通过课堂展示、教学论坛、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途径,以任务驱动方式,保障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切实发挥。
5.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努力营造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的氛围,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科研意识;培育教科研骨干力量,扎实展开市、区、校等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科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6.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通过规范评价、引导,激励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坚持正面导向、榜样激励,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建立评价、考核、奖惩机制。提供各种平台,通过各类评比、竞赛、考核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德育工作
(一)目标
坚持“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方式,丰富德育活动,推进德育和心育的融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立德树人”,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长大以后,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成就每一个唯实学子。
(二)措施
⒈更新德育观念,从说教与管教走向心理疏导与文化育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民本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管理方式必须转型。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从说教服人,到心理育人,从制度管人到文化育人,从单纯学校育人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既要培养守法的现代公民,又要培养人格健全的现代新人。学校探索寻求良好的德育管理途径和方式,尝试以正面引导激励和心理辅导为主的德育方式,逐步实施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的精细化、人文化管理的德育管理方式。
⒉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网,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研究和指导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分层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形成合力,着力提升德育实效。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学校教育氛围,建立德育工作者培训机制,充实德育后备人力资源。紧密家校联系,完善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议和开办家长学校,促进家校合作。建立社区德育实践基地,形成德育网络立体化。
⒊建设优秀班主任团队。实施班主任专业培训,引领班主任养成专业阅读、教育叙事、教育观察、德育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专业成长的习惯。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优化《唯实小学班主任管理手册》,改善德育工作考核与评价方式,树立典型;开展“唯实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参评市、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中队辅导员。推荐班主任参加区、市班主任技能大赛,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
⒋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行规养成训练。重点依托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等活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挖掘潜能,促进队员不断进步,提高综合素质。每学年以起始年级为重点,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加强检查、考核,使他们迈好小学生涯第一步。以“唯实小学诚信”教育为行规教育的重点,通过行规示范员、文明示范班、唯实之星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身边做起,分层递进,使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⒌重视和关爱学困生和特殊学生。关爱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行为。针对学校的规模小,学困生多的情况,学校进一步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拟出台《唯实小学学习困难生辅导教师激励方案》,激励每位学科教师确定好自己学科的学困生,并以个性化辅导的形式(如:作业面批、一对一帮扶、增加或降低难度等)开展特殊学生的教育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学习进步学生”评选活动。
⒍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学校以“体验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德育系列活动。努力搭建各种展示活动的舞台,创造各种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有效地运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班队会、板报、专栏等方式,把文明礼仪、关爱行动、安全教育作为德育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个人卫生意识。继续打造“红绿领巾齐飘扬 童心绽放真善美”六大主题节系列活动,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再加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人格,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⒎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进一步提高对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的认识,精准把握劳动教育的落实关键,最贴切地实现五育融合,最大效率地培养党和国家的栋梁人才。为了充分落实劳动教育,立足学校、家庭、社区,结合探究课程和德育课程,开展“一亩三分地”的项目研究。在老师、校工的帮助指导下,在学校劳动教育“一亩地”基地,播种蔬菜、浇水、施肥、锄草、捉虫。依托家庭、社区、社会,开拓校外“三分地”,将劳动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最终达到劳动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四、课程教学
(一)目标
以“学业绿色指标”为引导,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深化课程的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改进,有效提高课堂质效,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针对学校生源特性,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以“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为抓手,开展“有效课堂”的教学探索。
进一步发挥地域优势,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发挥育人功能。
(二)措施
⒈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健全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编制、规范实施课程计划,确保课程方案规范有序校本化实施。
⒉提升学校课程的设计力。根据市课程计划、学校师生及课程资源变化情况、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及时完善、修正学年度的学校课程计划。学校系统规划推进三类课程基本建设,根据“优化基础型课程,充实拓展型课程,推进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略,在原有“唯实文化”引领下的“3S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整体建构《“唯实文化”引领下的“三色课程”建设》,即古色、红色、绿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多维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⒊提升学校课程的执行力。引导教师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丰富多彩和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让学生会学、善学。特别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研究,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原本没有联系的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加强学校课程的评价力。以“绿色指标”的全面深入和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点,设计全面综合的评价内容,创新评价形式,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工作,努力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既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实行多元化评价。继续优化单元过关的纸笔测试制度,采用分项评价,运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强化运用检测结果改进教育教学。
5.学校课程建设特色化。规范三类课程建设,采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策略,加强对课程、教材与教学校本化的推进,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实施三色课程,做好《家乡现代伟人》、《家乡古代名人》等课程的编写、完善、实施工作,学校根据课程开发流程严格把关,确保课程开发质量,引领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勇于积极实践、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方案。
五、教育质量
(一)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学校课程框架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改进教学评价制度,各学科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三色”校本化课程体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有效课堂实践研究。继续开展课堂有效性实践,通过不同方式,有侧重的主题培训,形成教学环节上的规范、有序、高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学五环节为抓手,分层落实,逐步提升组内常规教学秩序的能力;开展“走出去学习,带回来交流”的形式,让个人的经验、收获在教研组、备课组内共享,提高外出学习的效率,同时提倡教研组、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加强集体备课、改课,在“三实践二反思”的模式下,推出教研组精品展示课,为教师的成才、脱颖创造机会。
3.发挥校园信息化功能,促进教学效益提升。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开展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4.加强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实践和研究,不断完善学校的实施方案。按照市教委文件精神和区教育局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工作,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在推进过程中形成校本化实施办法,各学科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构建并实践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六、校本研修
(一)目标
建立健全“教学-教研-科研-师训”一体化运作机制,立足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强化扎根研修,推动课堂、课例、课题、课程的四联动,使“教、研、修、管”形成良性循环,形成有质量、有效率的校本研修制度与机制。
(二)措施
1.有效落实校本研修制度。根据《唯实小学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进行研讨。开展“课堂伴成长”系列活动,坚持“四课(敞开课、教研课、教学一日活动展示课、随堂课)”常态研修模式,期初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内容,有效地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
⒉进一步完善《唯实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对教学环节要求进行细化,使常规要求更具操作性。结合教学“五环节”流程管理,拓展研究范围,开展如“命题研究”、“单元作业设计”、“评价设计”等专题研讨,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借助共同体资源、校际合作教研、青年教师沙龙等,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力促教研组活动的有序、高质、高效。
⒊以多层级教学诊断与研修活动为途径,提高研修品质。以“一听两看”(听课、看作业、看备课)为抓手,深入教师课堂进行教学诊断。以主题式教学课例研究为突破口,探索教研活动新常态。
⒋实践完善加强对教研组和教学工作的考核。鼓励教研组争先创优,积极参加区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形成特色。
七、教育科研
(一)目标
在“唯实文化”引领下,确立学校龙头课题,围绕学校龙头课题开展各类子课题研究,依托“教学-教研-科研-师训”一体化运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推动课堂、课例、课题、课程四联动,从而建立一支肯干、会干、能干的科研队伍,重视应用性科研成果的推广,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最终活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措施
1.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开展“科研助成长”系列活动,通过“我学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在”等专题,进一步营造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的氛围,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市、区、校各级各类课题的滚动式推进,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研究性实践,提升其研究能力;有计划地选送能潜心做科研的教师参与市、区教科研骨干班培训,为培育教科研骨干梯队服务。
3.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诞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成果,通过区级教科研现场会等活动进行推广、应用,使科研成果较好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4.积极寻找契机,与市、区级教育科研机构、专业部门谋求合作,共创“双赢”,借力提升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层次,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与品位。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执行,为实现规划目标、提高目标达成度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2.建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审议、监督、评估等组织落实工作。
二、制度保障
1.制定可行的评价指标和操作细则,实行规划实施过程的检查、评价制度,落实规划目标达成度的考核制度,以制度保障推进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2.以学校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统领,建立具体目标体系,健全部门条线、教师个人规划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目标与职责,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三、监督评估保障
1.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及时调整、修订规划。认真做好每学年办学水平自评工作,通过区教育督导室的意见、建议,作出修订和调整。
2.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以教代会程序加强对学校及条线部门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的监督评价。
四、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加强后勤的制度和队伍建设,使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部分 重点项目(条线工作)五年目标分年度达成细目表
项目 序号 |
实事 序号 |
发展项目名称 |
主要实事及阶段目标 (可检测) |
完成时间 |
责任者 |
1 |
1 |
科学管理 |
创建新一轮区文明单位 |
2022.12 |
党支部 校长室 |
2 |
创建高质量优质学校
|
2023.12 |
校长室 |
||
3 |
创建区依法治校示范校; |
2024.12 |
校长室 |
||
4 |
保持市安全文明校园 |
|
党支部 校长室 |
||
5 |
保持区绿色学校 |
|
校长室 |
||
6 |
优化完善学校中层岗位及干部职数的配备 |
2021.12 |
党支部 校长室 |
||
2 |
7 |
队伍建设 |
修订并实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 |
2021.9 |
党支部 校长室 |
8 |
修订并实施学校“十四五”期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
2021.9 |
校长室 教师发展处 |
||
9 |
培养4-5名区级名优教师 |
2021.9 |
校长室 教师发展处 |
||
10 |
培养6-8名校级骨干教师 |
2021.9 |
校长室 教师发展处 |
||
11 |
争创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 |
2024.12 |
校长室 教师发展处 |
||
12 |
制订并实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计划 |
2021.9 |
校长室 教师发展处 |
||
13 |
制订并实施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计划 |
2021.9 |
教导处 团支部 |
||
14 |
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素养评比活动 |
每学年 |
教导处 团支部 |
||
15 |
完成干部、教师“十四五”师训任务 |
2020.12 |
党支部 教师发展处 |
||
3 |
16 |
德育工作 |
打造“红绿领巾齐飘扬 童心绽放真善美”六大主题节系列活动 |
2021.12 |
校长室 德育处 |
17 |
唯实小学学习困难生辅导教师激励方案 |
2021.12 |
德育处 |
||
18 |
完善并实施班主任考核机制 |
2021.6 |
德育处 |
||
19 |
创建区行为规范四星级示范校 |
2024.12 |
校长室 德育处 |
||
20 |
开展“一亩三分地”的项目研究,创劳动教育特色 |
2024.12 |
德育处 |
||
4 |
21 |
课程教学 |
构建、完善学校“三色”课程方案 |
每学年 |
校长室 教导处 |
22 |
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
2022.6 |
教导处 |
||
23 |
《家乡现代伟人》、《家乡古代名人》等校本课程的编写 |
2022.12 |
教导处 |
||
24 |
每两年举行一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
2021年 |
教导处 |
||
5
|
25 |
教育质量 |
完善学科质量管理机制和监控体系 |
2021.12 |
教导处 |
26 |
学科质量达同类学校中等水平 |
2021.6 |
校长室 教导处 |
||
6 |
27 |
校本研修 |
开展“课堂伴成长”系列活动 |
2021.9 |
教导处 |
28 |
每学年举行专题研讨活动,参加联片教研活动 |
2021.3 |
教导处 |
||
7 |
29 |
教育科研 |
申报并确立区级新课题1-2个 |
2023.12 |
教导处 教科室 |
30 |
完成区级一般课题研究 |
2024.12 |
教导处 教科室 |
||
31 |
教科研项目、论文获区级奖 |
2025.12 |
教导处 教科室 |